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63节(2 / 2)


  想老四在县城里明说为公中做生意,谁知道私下里捞了多少好处。

  长美可是说了,在山上看诊给那死丫头就是一两银子呢。

  真正的是整冤大头,谁不知道,镇上一般看个病也就几百文钱还包括几包药,哪有花了二三两银子看病了,若是穷人家还不如死了算了。

  人比人气死人,自家爹娘也偏心啊。

  艾长美看着递给自己的二两银子眨了眨眼睛,当听说了经过后直夸男人会办事。

  “看我对你多好,这样挣的银子都没忘记给你,你还不好好伺候我一次?”说着就动起了手脚。

  “死鬼,你就知道干这事。”艾长青娇嗔的戳着男人的胸膛:“你说,这药有没有效果?”

  “管他呢,反正我是有效果了。”将手移到自己的身下:“不信你摸。”

  艾长美当然知道他猴急的样子了,当下就顺从的依了他。

  第一百零四章雕个印章

  第二天,白艾到百草堂的时候白芨自然就将昨天傍晚来捡药的男人的事说了。

  “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。”白艾冷哼一声:“那可是我爹的亲姐姐,对我们家就像仇人一样,上次跑到山上欺负我娘被我爹骂了一顿没料还有脸跑来找我看病。”

  从沙氏的为人处世来看,艾长美在李家还真是没有地位。

  这样的一对夫妻没有地位也是正常的,太过于算计,自以为精明。

  真正的大户发家致富靠的不是这种耍小聪明,而是脚踏实的地做事,豪不浮夸的做人,这样的才能走得更远一些。

  “那我的药费还算便宜了。”白芨后悔的说道:“早知道他们是这样的人,我就提高一倍。”

  爷爷教导过自己,做人不能太死板的。

  对穷人,三五文可以捡一幅药的,对富人,五两八两也行,这不是自己心狠,而是在帮富人做善事,帮他们布施。

  你想啊,他们富人五两八两当个屁,可是在穷人那里就能救命。

  劫富济贫是自己常干的事。

  这家少收一些,下家多收点回来补起,总之不能让自己吃亏。

  “嗯,那个孩子的娘倒是一个聪明的。”白艾道:“看在她的份上,这点银子就合适了。”

  说起来,这还是自己第一次处方子呢。

  诊费要不要交公呢?

  “呵呵,你拿着吧,又不是在铺子上开的方子。”白芨笑道:“不要这么老实,爷爷知道你家里缺钱用呢,他也不会介意的。”

  这样相当于是挣外水了,真的好么?

  “有什么不好的。”白芨想到一个问题:“对了,师妹,你还没有印章对不对?”

  拿印章搞什么?

  “你看爷爷都有一个,每一个方子开完就盖上自己的印章,这样就易于分辩呢。”白芨道:“你也去雕刻一个吧,以后我一看你的印章就知道是你开的方子了。”

  外面来的药方可得看仔细了,人家的药名不同自己也不敢轻易抓药。

  自己家的就不一样了,药名多多少少还是带了点暗号。

  “行啊,我等会儿就会雕刻一个印章。”好像是这个理,白艾想着各种大师,杰作完成的时候掏出来哈上一口气,然后盖上自己的大印,大功告成。

  光是想想就挺有大师的范呢。

  白艾一直想要做一个真正的大医师,大药师。

  宏扬传统文化,国粹精髓,而不是做一个人云亦云没有底线的骗子。

  在中医中药这一方便,白艾了解得越多越是叹息现代的人纯粹是浪费。

  就在中医自己叫着要中西结合的时候,业界专业人士最感觉到了危险:中医西化到了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地步,自己开始刨自己的根。

  她曾看到过一篇报道,每年中医院校毕业的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不从事中医,而转行干其他的。

  余下的百分之五中有百分之九十成为了医药代表,这不是学生的问题,而是教育的问题。

  中医教育的失败在了两个发展方向:第一要与国际接轨;第二要与市场经济接轨。

  就这两条肯定培养不出真正的中医人才,在中医大学本硕连读七年,上了四年都没有见过《黄帝内经》的也大有人在。

  这样培养出来的就是中医的掘墓人。

  特别是现在喊中医西化,现代化、标准化的人都是中医的毕业生,都是中医圈里的人自己在折腾。

  每天都在喊要与时俱进褂是与西俱进,想在人家的碗里讨饭吃。

  这是中医发展的可悲之地。

  中医不仅仅是人出了问题,药也是乱七八糟的。

  一天到晚都在弄中药的有效成分,那中药的四气五味哪里去了呢?

  在对中药的管理 上也完全西方化,跟着洋人造反,邯郸学步,别人的没学会将自己的传统的东西也忘记了。

  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,她白艾成了有志之士,愿意为献身于中医事业,得,结果献身到了这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