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61节(1 / 2)





  两个小孩听见门口的动静,看向突然出现的陌生人,瑟缩了一下,然后,其中个子高点的男娃突然放声大喊:“太爷!太奶!有坏人!有坏人来抓我了!”

  方立安脚下不停,惊得两只小的逃命般的往屋里飞奔,还没到门口,就遇上从屋里闻声赶来的周老头。两个小屁孩儿“胆战心惊”地躲在周老头身后,对着方立安扮鬼脸,吐舌头。

  方立安:手痒……

  周老头看到高大挺拔的方立安,有一瞬间的恍惚,眼眶湿润,很快便有浑浊的泪水溢出眼角。

  方立安上前搀扶他,“爷,我回来了。”

  “哎,回来好,回来好。”周老头用手背揩泪,另一只手紧紧攥着方立安的手不放,“二壮,去地里喊你爷你奶,说你二叔回来了,快去。”

  “好嘞!”二壮领命,恋恋不舍地窜了出去,他平时没少听自家二叔的故事。二叔是个军人,二叔是个开飞机的,二叔上过战场,二叔……总之,二叔超厉害的,他将来也要像二叔一样!

  二壮虽然人小腿短,但跑起来飞快,一溜烟儿就没了人影。远远的,还没到田里,就一阵放声大喊:“爷,奶,二叔回来啦!爷,奶,开飞机的二叔回来啦!”

  隔着一段距离,周大根和向红梅耳朵不好使,听得不真切,还是大壮提醒,两人才知道二壮风风火火说的什么。他们赶紧放下手中的活计,让大柱几个手下别停,自己回去看看。

  土地是农民的碗,庄稼是农民的饭。

  农忙是农民最忙的时候,但凡有点眼色的人都不会赶在这时候到人家家里来做客。抢收的时间都不够,哪还有闲工夫招呼客人。

  方立安是极有眼色的,她跟着周老头进门,本来打算说上两句就下地帮忙。结果得知周老太前不久摔断了腿,不良于行,只能躺在床上。

  关键是正值农忙,大家伙儿没空送她去医院,只能请村里的赤脚医生看看,上点土方子就算了。其实村里家家户户都是如此,没有什么要命的大病,谁往医院跑?谁花得起那个钱?

  方立安觉得这么着不行,老人家本就免疫力低下,骨头又脆,不去医院找医生系统诊断,且不说能不能好,就算好了,腿脚也未必能恢复原样。

  所以,在方立安看来,先不管地里的活计,带周老太去看病才是最要紧的。

  周老头和周老太闻言,感动的不行,又是一阵抹泪。

  这两天,周老太腿脚不便,都是周老头伺候的吃喝拉撒,谁叫碰上了农忙,家里有一个算一个,忙的不可开交。

  最近,除了伺候老婆子,周老头还得帮着做饭,午饭、晚饭。其实这都没什么,问题是老婆子天天疼的哼哼,他在边上听着,心里能好受吗?

  七十开外的人了,还有几个年头好活,周老太这么一遭下来,周老头难免有些物伤其类。

  周大根和向红梅就是这时候回来的,两人因为长时间在烈日下劳作,裸露在外的皮肤晒得通红,汗涔涔油亮亮的。

  方立安跟他们说了自己的打算,明天问大队长家借个驴车,送她奶去县医院看腿。

  向红梅:“大队长家的驴早老死了。”

  周大根:“现在不叫大队长,改叫村长、村支书了。”

  方立安:这是重点吗?

  “没有驴车就借自行车,一样的。”说着,从背包的边侧口袋拿出一套洗得发黄的t恤长裤,“我把衣服换了跟你们下地。”

  两分钟后,“友军”到达“战场”。

  方立安跟众多叔伯婶娘打了招呼后,便开始埋身于稻田,头顶草帽,脖子上挂一条毛巾,十分地道的农民打扮。即便多年不曾下地干活,抄起家伙来还是一样的熟练利索。

  周庄村早就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,家家户户各种各的,老周家也不例外。因为家里多了一个壮劳力,今天的抢收进度明显快了许多。

  趁着天亮把稻谷运去打谷场,回到家时,周老头已经把饭做好了。

  方立安打了盆井水,囫囵擦了擦身子,重新找了件t恤穿上,才来到堂屋吃饭。

  男人一桌,女人和小孩子在灶房,这是农村的习俗。桌上没人动筷子,都在等她。

  “快吃快吃,饿坏了吧,家里只有年根剩下的一点腊肉,我全炒了。”周老头这话明显是对方立安说的。

  方立安一边答应一边嚷嚷道,“哎,都吃,大家都吃啊。”干了一下午的活,她确实又累又饿,“娘和大嫂也过来吃吧,忙了一天。”

  向红梅端着碗从灶房出来,也不坐下,只道,“你吃你的,别管我们,你大嫂还要看两个小的。”

  方立安知道自己改变不了她们的想法,客气完了,也不再劝,自顾自地吃起来。

  周老头还专门拿了一瓶招待她,“来,大根、大柱、二柱,陪老头子喝几杯。”

  方立安也不推辞,祖孙三代就着花生米喝开了。

  酒足饭饱,除了乘凉,也没别的事,方立安口袋里踹了两包烟,跟在大柱身后去了李水根家。

  如今,李水根早已退居幕后,村长换成了他的大儿子李宝俊。李宝俊为人处世很像李水根,公允可靠,听说当年的选举是村民们一致通过的。

  多年未见,少不得一顿寒暄,方立安道明来意后,李宝俊一丝犹豫也无直接让她把自行车推回家。

  之前在饭桌上就说好,明天向红梅跟她一起去县城,当天去当天回,耽误的活计,等他们俩回来就给补上。

  晚上睡觉前,方立安把带回来的礼物分分,大人小孩都有,都是些简单的衣服、裤子、凉鞋,质量一般,款式一般,不值什么钱。

  但还是那句话,放到农村,就是难得。所以,一大家子都很高兴,这回真的是从上到下、从里到外发自内心的欢迎二叔回家。

  第二天,天蒙蒙亮,下地的下地,去县城的去县城。周老太坐在车后座,向红梅扶着她,方立安在前面推车。

  也是巧了,路上遇到之前那个开拖拉机的老乡,即便方立安没穿军装,人家也一眼就把她认了出来。

  为什么?十里八乡哪个后生背有她挺?哪个后生脸有她俊?

  老乡见他们带着周老太,一路不易,便真诚相邀,“来,叔载你们去县城,快当。”

  一回生二回熟,方立安也不客气,把老太太抱到驾驶座后面的空地,找个东西让她抓好,自己骑自行车载向红梅直奔县城。

  有了老乡的拖拉机帮忙,他们比原计划早到了不少。热情淳朴的老乡不仅帮她们把周老太送到医院门口,还说好下午两点过来,到时候他们要是好了,就再帮他们把人带回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