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0节(2 / 2)


  历史上,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,m主席亲自按下了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。

  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至一九五零底,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由首都公安纠察总队负责。由于电力技术保障是升旗关键,而旗杆下的电机归首都供电局负责,于是十一后,升旗任务交给了供电局。那时候并不是每天都升旗,只是在元旦、春节、五一、十一等重大节日时,才会在早晨把国旗升起,晚上降下。

  一九五一年至一九七六年的二十六年间,由首都供电局的胡其俊负责按动升旗按钮,他是任命时间最长的升旗手。

  一九七七年底至一九八二年十二月,由卫戍部队的两名战士担负升国旗任务。所以说方立安一家人几乎是看到了最早的人工升旗的场面。

  看完升旗,一家人的精神风貌仿佛接受了洗礼,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地回到了招待所。方三山和许巧梅瞬间变身忙碌又操碎心的家长,要带三个孩子去学校报到,结果再一次遭到了孩子们的无情拒绝。

  方立新连忙道:“昨天看到几个同学都是一个人从家里赶过来的,我这么大年纪还要父母送,同学们知道了要笑死,你们去送大妹和小妹吧!”

  方立平当即道:“我一个人能行,要不你们去帮帮小妹,她年龄小,同学们知道了也不会说啥。”

  方立安:“好吧……那我们中午十二点前在招待所集合。”说完,转身带着父母走了。

  许巧梅一边走一边感叹:“还是小安好,那两个就是讨债鬼托生的,半点不听话!就会气我!”惹得方立安跟她爸相视一笑,说起别的转移话题。

  今天是录取通知书上说的报到第一天,学校里来往的人明显增多,方立安按照专业划分去找负责报到事物的老师。

  老师给她办理了各项入学手续,发了这学期要用的课本,又具体和她讲了生活补助和助学金的事,叮嘱她十八号上午八点半在教学楼一楼阶梯教室开会,不要迟到。

  事情结束,方立安让父母在这里等她一下,她把书本抱回宿舍。许巧梅还想帮她来着,结果方立安抱着书跑的飞快,一溜烟就不见了。

  宿舍还是昨天的样子,舍友们都还没来,她直接把书收进空间,只留一本在手上,打算有空看看。

  从宿舍出来时,方立安把她的搪瓷茶缸也带上了,方三山和许巧梅没带杯子,回去路上要两三天,没杯子不方便,便把自己那个给他们,反正她空间里的杯子多的是。跟父母会和后,三人一起回了招待所。

  没一会儿,方立新和方立平也回来了,几人在一起碰碰,发现学校给每个人发的生活补助都是十八块五毛,还有五块钱的助学金,一个月发一次。没有学费、书本费、住宿费。

  这些完全够一个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了。按照现在的物价,一毛两毛就可以吃一顿饭了,像女同学饭量小的,一个月都吃不了十块钱。

  这下方三山和许巧梅就彻底放心了,让他们三个在学校好好吃饭,不要省钱,不要担心家里,各自把钱收好了,别弄丢了。

  五人找了个国营小饭店一起好好吃一顿,方三山和许巧梅就乘当天下午的火车回去了。

  第24章

  十五、十六、十七三天很快过去,方立安的室友也陆续到了学校,大多数人都选择在第一天和第二天报到,也有三个同学在最后一天下午才姗姗来迟。

  其中一个是从海南来的,据说她拿到通知书后马不停蹄地就往北京赶,就这样也才堪堪赶上最后一天。她从家里出来赶的驴车,然后乘船过海,接着换汽车,最后再坐火车,光路上的时间就花了近大半个月。

  最糟心的是,他们那里常年炎热,身上的衣服都是夏天穿的,特别薄,活了快二十年都不知道还有棉袄这种东西。坐了北上的火车后就越来越冷,简直被冻到怀疑人生,身上的棉袄是后来跟别人换的,不然哪里还能活着到首都……

  另外两个同学是首都当地人,可能家离学校很近,所以并不急着报到,只带了被褥和日常用的东西,衣服鞋子什么的几乎没带,需要换了回家去拿就行。

  一个宿舍十一个室友,来自五湖四海,操着不同程度的家乡普通话,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,长着不同的面孔,学着不同的专业,方立安觉得光是认人就要头大。

  好不容易把宿舍的妹子们认全了,十八号上午系里开会又是乌泱泱一大群人。方立安在心里笑笑,励志从今天起,争取做个脸盲。

  同一个宿舍跟她一起来开会的只有那个海南的妹子和一个江苏妹子,宿舍里只有她们仨是物理系的,其他人都是数学系的。

  他们仨的专业也不完全一样,方立安学的应用物理,另外两人学的理论物理,所以跟她并不同班。

  值得庆幸的是,她并不是班级里唯一的女生,这个年代数理化和哲学都是十分受欢迎的专业,报理工科专业的女生并不少。

  当她得知还有四个同班女同学住在隔壁宿舍时,着实让她送了口气。

  “班级唯一一个女同学”受关注程度肯定很高,虽然她没打算翘课,但她并不想成为众人的焦点,一举一动都被别人看在眼里。

  系里的大会结束后,各个班级还要在班主任的主持下开一个小会,主要是让各位同学认识自己的班主任,并且选举负责班级各项事物的班干部。

  在班干部的选举过程中,方立安发现同学们都非常积极,热情高涨,她在这群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同学中反而像个性格孤僻的怪阿姨。

  不过她的行为在其他同学眼中并不显得怪异,因为年仅十五周岁的方立安在班里是最小的,未成年一只,脸嫩的看起来像个初中生。

  在班级平均年龄二十出头的情况下,大家都愿意多照顾着她点,毕竟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

  也因此,在后来的相处中,方立安的不合群并没有引来众人的非议,大多数人将其主动理解为代沟。

  大学生活是什么样的呢?

  忙碌的课程学习?

  丰富的社团活动?

  自由的时间安排?

  复杂的人际交往?

  大多数大学生都是这样的,然而,对于方立安来说,完全就是另一回事。

  每天早上她几乎都是宿舍里最早起床的那个,洗漱完毕,就去她之前在校园里寻摸到的“秘密基地”吃早饭。

  这个偷吃早饭的习惯从家里一路延伸到了火车上,最后又带到了校园里。以前每天早上固定两个鸡蛋,一瓶牛奶,现在可能因为要长个子,还得加一个面包,不然熬不到中午吃饭就饿了。

  早饭结束后,打半小时的拳,然后找间教室进行晨读,主要是复习前一天学到的知识。

  说起来,她在上小学前搞定了所有高中时期的知识,并且基础十分牢固。上小学后,她有了单独的房间,很快就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大学课本上。

  直到高考前,她已经将大学里大部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学完了。比如《大学物理教程》、《大学基础化学》、《高等数学》、《线性代数》、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》、《生命科学导论》、《基础生物学》等等。

  虽然学得很杂,但胜在年纪小,又肯下功夫,所以记得很牢固,并不会因为学了很多门就把知识点弄混淆。

  </div>

  </div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