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带着别墅穿八零第119节(2 / 2)


  苏舒并不知道她昨晚随手带走的东西竟然引得废品站起了内讧。

  戴珍珠把廖大潘从市里叫了下来,何叔联系上了高志远,高志远带着甩不掉的周知书也去了安田农场。

  十一点多,苏舒上完课下班准备去接孩子,刚到校门口就被戴珍珠叫住了。

  “戴站长,找我有事啊?”苏舒笑吟吟的走了过去。

  “早上在废纸堆上看到这两本旧字典,昨晚听你说有学生没课本,我想着这两本旧字典你可能也会需要,所以就收了起来,顺路过来拿给你。”

  戴珍珠把手里的字典递给苏舒,“有一本旧了些,但是还能用。”

  “那可真是太谢谢你了!”苏舒一脸喜悦,“你真是大好人,我们学生就缺字典,市里书店卖的贵,没人舍得买,旧的就行了,能用就可以,我们都不挑的。”

  “你太客气了,都是为了农场的孩子们。”戴珍珠低声笑,随后问,“你看我这怀孕了记性是越来越不好,对了,昨晚你去挑东西的时候,有没有注意到两个白底花瓶和一个木头盒子放在仓库哪个角落了?”

  苏舒心里一笑,果然是发现那三件东西不见了。

  苏舒状若仔细的想了几秒,然后摇摇头,“我好像没看见有什么白底花瓶和木头盒子,但是我印象中有看到一个印着红牡丹的花瓶,那个特漂亮,但是家里孩子小,爱跳爱闹,容易摔了这些东西,所以我就没要了。”

  “我发现你就喜欢花里胡哨的瓶子。”戴珍珠笑着转移了话题没再继续追问,“下次再看见字典和课本,我都给你留着,你还要接孩子,我就不耽误你时间了。”

  “那谢谢了,改天请你吃饭。”苏舒高兴的点了两下头,把字典先放在门卫这里,然后像个没事的人一样走了。

  戴珍珠走到小路口停下,廖大潘从树下走了过来。

  问她,“苏老师那边怎么说?”

  “她说好像没看见白底的花瓶,但是她说她看到了牡丹花瓶,据何叔早上说的放的位置,那三个东西就在牡丹花瓶的边上,苏舒看到了牡丹花瓶,却没有看到白底花瓶,也就是说,苏舒去的时候,那三件东西已经不见了。”

  戴珍珠倒不是怀疑苏舒才去找苏舒套话,因为苏舒昨天进去和出去她是亲眼看着,她身上不可能藏东西。

  所以戴珍珠找苏舒问,只是想确定,东西是苏舒去之前不见的,还是苏舒去了以后才不见了。

  如果是苏舒去之前就不见了,说起来,何叔最可疑,他就是贼喊抓贼。

  如果是苏舒去了之后不见的,那就是王建才三人最可疑。

  苏舒接了孩子就直接回家了,没想到刚回家,大老远就看到高志远和周知书两人在梁家门口等她。

  家里不是没人,吴香兰在家,看样子吴香兰没让两人进门。

  苏舒:深藏功与名~嘿嘿

  

  第196章 手坏掉了嘛

  上一次,高志远还大声的对周知书表白,说什么对她一见钟情。

  这会儿像是换了个人似的,这么热的天气,周知书撑着伞,三分之二是在高志远的脑袋上的,另外一只手,手腕里挎着一个男士公文包,还要拿着扇子给高志远扇风。

  高志远这一行为,就连三个孩子都忍不住惊奇。

  “妈妈,你快看,那个叔叔竟然让阿姨打伞耶!阿姨还给他扇风,那个叔叔的手是不是坏掉了?”梁志超看的一脸吃惊,晃着苏舒的手就喊她看。

  三个孩子看习惯了,只要苏舒和梁振国出门,不管是下雨,还是遮太阳,打伞的一定是梁振国。

  两人在家里,也是梁振国拿着扇子给苏舒扇风。

  爸爸妈妈的行为,给三个孩子留下了直观的印象,在三个孩子看来,男孩子和女孩子在一起,一定是男孩子给女孩子撑伞才对。

  苏舒不用想也知道高志远的态度为什么转变的这么明显,而周知书还甘之如饴。

  高志远起初和周知书订婚,就是冲着周知书是李老的外孙女。

  现在李老发了澄清,周知书并非他的亲外孙女,并且广而告之,周知书和他,和李家毫无关系。

  周知书的真实身世一被揭发,高家的盘算就付之流水。

  周知书虽然还是周家的女儿,但是周家还真入不了高家的眼。

  所以高志远自然不用捧着周知书,反倒是周知书得反过来追着高志远。

  至于高家为什么不退婚,估计是这个节骨眼上立刻退婚,容易遭人议论,看高志远对周知书的态度,说不定等风头过了,高家就会退婚了。

  苏舒和三个孩子慢悠悠的朝着家口走去,高志远一看到她,就朝着周知书使了个眼色。

  周知书朝着苏舒十分别扭的看了一眼,结结巴巴的喊了声,“苏舒……妹妹。”

  一句话,四个字,差点没让苏舒呛死。

  “我是家里的独生女,既没有姐姐,也没有弟弟妹妹,周知书,要认妹妹,直走,右转,大街上去认。”苏舒听到这声苏舒妹妹就浑身起鸡皮疙瘩。

  上一次周知书来这里,还是一副屈尊降贵的架势。

  这回,倒是还知道装一装。

  “妈说,以后我……”

  苏舒不悦的打断周知书的话,“那是你妈说,不是我妈说的,你妈是你妈,我妈是我妈,我管你妈说了什么话?”

  一番绕口令似的,说完,苏舒绕开两人开门进去。

  要关门的时候,高志远抬手压住了门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