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二百一十八章 受降(1 / 2)


曹丕好像是真的打算投降了。按照刘协的要求,先是彭城的曹军人人只穿单衣,排着队出了城,接受汉军的看管,到最后曹丕本人更是披发跣足,带着城中守将老实的跪在了刘协的马前。

看着马前的曹丕,刘协心情有些复杂。按照历史所记,曹丕在曹**后逼迫自己禅让帝位,断送了汉家四百年江山。不过此一时彼一时,老曹如今被安排正在关中四处游历,写写心得感谢什么的,而眼前这小曹,自己似乎也没必要“特殊照顾”。

人家已经认怂服软了,也就没必要穷追猛打,咄咄逼人,那样反倒显得自家小气。不过相比起曹操,刘协对曹丕要更有警惕性。老曹好歹还自认是汉臣,到死都没走出那一步,而这个曹丕,却是老曹一死立马迫不及待,这种人不能给机会,否则很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。

不过杀掉倒是大可不必,就此闲置也就是了。老曹尚在,而且曹昂、曹彰等人也在军中效力,曹丕想有出头之日,估计没戏。

曹丕投降,意味着占据中原多年的曹氏集团的彻底覆灭,剩下的扫尾工作,也就不需要刘协亲自出马了。而从曹丕的口中,刘协再次确认了江东夺取广陵郡,兵发下邳的消息。

对于孙策这种半路截胡的行为,刘协表示强烈愤慨,当然刘协不会只是表示一下愤慨就完事的。手中有兵有粮,怎能任由孙策虎口夺食,在命人将曹丕及其麾下将领送往长安以后,刘协也率领直属自己的天子亲军,兵发下邳。至于跟随自己行动的伏波军,刘协则是打发去了青州,趁着牵招战死的消息还没传至袁熙的耳中,先把青州拿下,确保徐州北部的安全。

法正跟着马超去了青州,刘协身边一时间也没了出谋划策之人,不过刘协身边有六万亲军在侧,想必拿下下邳,赶走江东军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。若是事有意外,大不了先不去夺回广陵,只要解了下邳之围即可。

下邳此时的守将是鲁肃跟臧霸。刘曹决战,诸多将领大多被俘,只有当时位于后队的臧霸见机得快,侥幸逃脱,也正是因为他的保护,才让程昱、鲁肃这帮文人跟着脱险。劝曹丕上位是程昱与鲁肃商议过后的结果,蛇无头不行,若是不尽快推出曹丕上前台,徐州恐怕已经分崩离析,不过实力的差距太大,最终曹氏还是没有逃脱被灭的命运。

此时的鲁肃尚未收到曹丕已经向汉军投降的消息,江东军的背信弃义,反倒让鲁肃振奋精神,誓要与下邳共存亡。当然这也可以视为鲁肃破罐子破摔,自己落不到好也不让别人有好事。

鲁肃此时的抵抗说实话一点意义都没有,若说江东未出兵之前,曹氏尚有一线生机,还有指望盟友的可能。但江东出兵了,这就等于是掐断了曹氏的最后一点指望。

人在面临绝望的时候,有的放弃抵抗,听天由命,而有的则是奋起反抗,哪是是知道这抵抗只是徒劳,也要顽抗到底,临死都要拖几个垫背的。而此时的下邳城里,抱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。

由于曹军的顽强抵抗,江东军速战速决的计划失败了,只能与曹军打起了消耗战。由于事先准备不够充分,下邳城此时还牢牢掌握在曹军手中,而江东军则只能一点一点硬啃城头。

鲁肃并非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,更不是演义中所描述的老实人。关云长单刀赴会的故事流传千年,但事实上这件事的角色却需要互换一下,关云长没有过江,而是鲁肃单刀赴会,质问关羽为何言而无信,不还荆州。

诸葛亮向刘备提出了三分天下的隆中对,而鲁肃则对孙权提出过二分天下的榻上策。鲁肃不仅有胆略,更有野心,赤壁之战时,江东大部分文臣都认为曹操不可敌,唯独鲁肃劝说孙权抵抗,到后来周瑜赶回主战,这才促使孙权下定决心。虽说周瑜回来劝说是主因,但若是没有鲁肃之前的劝说,恐怕孙权也坚持不到周瑜赶回。

一个有理想,有抱负,有野心的人,眼见着自己这些年的奋斗化为一场空,心里那种失望可想而知。而这时候江东军的背信弃义,恰好给鲁肃提供了发泄心中怨气的机会。鲁肃不敢得罪朝廷,他不想给即将覆灭的曹氏陪葬,那日后想要实现自己的抱负,唯一可想的出路就是投效朝廷,这时候要是跟朝廷过不去,那就等同于跟自己过不去。

对江东就不需要考虑这么多了,孙氏虽有长江天险以为屏障,但鲁肃对江东的未来并不看好,得罪了也就得罪了,不需要担心会有什么后顾之忧。

而在得知彭城的曹丕已经向朝廷投降以后,鲁肃本来是临死也要拖个垫背的心态立马变了。老曹小曹都已经投降了朝廷,那自己是不是也该为自己的未来考虑考虑。就这么随大流跟着投降朝廷,想要在人才济济的朝堂上站住脚可不容易。

眼下是个机会!一个向朝廷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!心态变了的鲁肃对守城更加卖力,为了更好的达到目的,鲁肃更是说服了臧霸,与自己一起守城。有了臧霸的协助,鲁肃守城守得更是得心应手,江东军想要摸上下邳的城头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。

也就是在鲁肃的期盼下,刘协带着天子亲军赶到了下邳城外。朝廷的大军一出现,之前还气势汹汹一副誓要拿下下邳城的江东军立刻便如猫见老鼠,撤兵了。

鲁肃亲自出城迎接刘协,不过刘协谨慎,先让典韦、高顺等人控制了城防,随后才在众人的簇拥下进了下邳。

一切都是那么水到渠成,唯一不和谐的,就是曹植,这个曹操的四子。文人风骨,听起来不错,但若是不合时宜,那就是不知进退了。曹操、曹丕这两位曹家的当家人都已经落到了刘协的手里,这时候曹植却还想要玩一出“荆轲刺秦”,刘协都有些不知道该如何评价曹植的举动。

为了向胜利者表示臣服,投降的人一般都会献上自己所拥有的户籍民册,而曹植作为下邳城中曹家最年长的第二代,献上户籍民册的任务也就落到了他的头上。

没有那个金刚钻,还非要揽这个活,那就是自不量力啊!还想玩图穷匕见?你是天下第一刺客吗?才高八斗,吟诗答对才是你的特长,非要学人家刺客,那纯粹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。

刘协习武多年,虽然比不上赵云、马超那些天赋异禀的超一流猛将,可对付不以武艺见长的曹植,那还是游刃有余的。曹植这边刚把藏在图卷中的匕首拿起来,刘协已经一脚踹了过去,直接踹的曹植跪在地上好半天才缓过气来。

本来是一团和气的气氛,曹植忽然闹了这么一出,顿时就让现场的气氛变得剑拔弩张,那些已经认命准备投效朝廷的人,比如鲁肃、臧霸,看向曹植的眼神就充满了仇恨,恨不得一脚踹死他。

“先送回曹府,交给其家人看管,告诉曹府里的人,谁要是敢自杀,全府上下一个不留。”刘协收回脚一声吩咐,立刻便有人上来架起曹植就往城里走。刘协则是微笑着对紧张不已的鲁肃、臧霸道:“子敬,宣高,不必紧张,朕知道此事与你等无关。”

听到刘协这话,鲁肃、臧霸算是吃了颗定心丸,心中稍安。他们是新降,曹植闹了这么一出,二人最担心的就是让刘协误会这是他们安排的。现在听刘协说这事与他们无关,顿时松了口气。

安抚了一下鲁肃、臧霸,在处理完受降的事宜之后,刘协到了曹府。事先得到通知的曹府众人战战兢兢,身为阶下囚,天晓得刘协会如何处置自己这些人。

“罪妇丁氏拜见圣上。”曹操的正妻丁氏跪在刘协面前,在她的身后,是一片跪地的曹家家眷。

“不必如此,且起来说话。”刘协抬手虚扶,温言说道。

“罪妇教子无方,不敢起身。”

刘协闻言一笑,“可怜天下父母心,罢了,朕答应你不计较曹植先前的刺驾之罪。丁夫人,朕亲自登门,你不会连大门都不让朕进吧。”

“圣上请。”丁氏闻言起身恭声对刘协道。

此时在曹府待着的,除了曹家的妻妾孩童,看不到什么成年的男子。丁氏女中豪杰,在请刘协入正堂待茶的同时,也将家中的女子孩童打发回各屋各院,只留下曹操的妾室卞氏以及环氏陪伴。

“丁夫人不必紧张,朕此来并非兴师问罪,而是来安抚你等不必担心。罪不及家小的道理朕知道,而且朕连你夫都能饶过,又怎么会为难你们这些妇人。待城外的江东军退兵,朕就会命人送你等前往长安与家人团聚。”

“多谢圣上宽仁。”丁夫人一听心中大石落定,赶忙向刘协道谢道。

“不必道谢,送你等上路是应该的。不过曹植不能走,朕有意留他在身边听用,这里先提前与你等说一声。”

“……圣上,子建年少……”

“哎~曹植虽年少,但那胆子却一点都不小。说实话,老曹的几个孩子里,依朕看将来能有出息的,也就只有曹昂、曹彰、曹冲以及曹植。”

“圣上,不知仓舒如今可好?”一直站在一旁不啃声的一个妇人忽然开口问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