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第61节(1 / 2)





  王阳明在开创心学前,也是经常和人辩经,也经常开讲自己的道理。

  近一点的王艮更是如此,他不仅仅对士人讲学,还对百姓讲学,而且都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,争取让讲学的人都明白他的学术。

  “理越辩越明,也是令尊的话吗?这句话可谓是大音希声了!令尊真是大儒也!只恨吾不得见也!”

  海瑞对苏泽说道:“请赐教。”

  和海瑞接触下来,苏泽越发觉得海瑞是个特殊的大明读书人。

  他的思想比起王艮这些人来说并不激进,甚至还有些保守,但是他坚持的最朴素的道德观,却是那些喜欢高谈心学的人,所不能坚持的。

  比如向苏泽这个弟子请教学术,要是正常的读书人就算是再感兴趣,也会放不下面子不好意思向弟子求教。

  但是海瑞并不觉得向弟子请教学术有什么丢脸的地方,所谓“三人行必有我师”,苏泽会自己不会的东西,海瑞向他求教完全没有心理负担。

  苏泽说道:“百姓日用即道,那请问老师何谓之道?”

  这个问题让海瑞愣住了,在理学中,道就是天理,所谓存天理灭人欲就是道。

  在心学的门徒眼中,致良知就是道,所谓求道就是格物致知。

  无论哪一派,都有自己的道。

  海瑞如今的思想还是比较保守,他想了想说道:“天理即为道。”

  苏泽摇了摇头却说道:“请问老师,天理恒常吗?”

  “天理恒常,这不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嘛?”

  苏泽摇头说道:“家父并不认同,诗经有曰‘天命靡常’,所谓‘天理不恒常,道德不恒定’,这天下万事万物,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中的,只有顺应这个发展的天理,方才为道!”

  海瑞一下子不能接受苏泽这些爆论,他摇晃了一下身体说道:“天命又不是天理,你这是名实之辩!再说道德怎么能是不恒常的呢?”

  苏泽却说道:“敢问老师,若是道德恒常,那么孔子周游列国,孟子见梁惠王,岂不是叛国逆君,大逆不道之举?”

  海瑞这下子彻底说不出话来了。

  孔子是鲁国人,他周游列国阐述自己的强国之道,还去过鲁国的敌国齐国。

  孟子是邹国人,却向魏国的梁惠王推销自己的治国之术。

  如果按照现在的道德来看,那两位圣人就是里通外国的大罪了。

  海瑞想了半天这才说道:“此时还有周天子。”

  苏泽说道:“周天子确实尚在,可是两位圣人见过多位国君,唯独没有见过周天子啊。”

  海瑞无言以对。

  苏泽说道:“家父以为,道德也是随时代变化的,春秋战国之时,游士以天下为家国,并不拘泥于所谓母国,先贤忠的不是一国之君,而是忠于人间正道,忠于天下万民之心。”

  “秦灭六国,项羽还能奉六世之余烈,秦王暴政自然是一个原因,六国之人不认可秦也是一个原因。”

  “一直等到汉定天下,董子以定君王为天子,君权天授,方才有汉之一统,也才有了国在家上。”

  海瑞点点头,算是认可了苏泽这个“诡辩”。

  苏泽说道:“道德之说,本来就不是恒常的,汉唐丧夫改嫁乃是常理,宋真宗所娶的刘皇后就是寡妇,也不妨碍刘太后是千古称颂的贤后。”

  “可如今士林风气反对再嫁,官府还要给守节的寡妇送旌表立牌坊,照这么说宋真宗的皇后就应该守节,或者殉葬。”

  海瑞这下子更说不出话来了,海瑞对于家庭的观念本身就保守,确实不太能接受寡妇再嫁的事情。

  偏偏苏泽说的也是没毛病,汉唐多位皇后都是寡妇再嫁的,当时的人也没有因为这个指责她们的。

  说完了道德,苏泽又说起了天理。

  苏泽说道:“从世卿世禄,到察举孝廉,再到九品中正,后又开科取士,正是因为天理不恒常,我们这些穷读书人才有机会科举为官。”

  “万事万物都是在不断发展之中的,而我们所求的理,也是要不断发展变化才行的。”

  这下子海瑞彻底迷茫了,他问道:“既然天理都无常,那我们求的又是什么道?”

  苏泽说道:“那就要继续问了,道到底是什么?为何天理不恒常?”

  海瑞彻底回答不出这个问题了。

  苏泽说道:“因为天理即是民心,民心时有变,所以天理不恒常!”

  “民心?”

  苏泽点头说道:“家父认为,天下百姓之心,就是天道!”

  “天命道德皆是出自人心,战国天下人厌战思定,才有了秦灭六合统一六国。”

  “暴秦无道,才有了群雄逐鹿以汉代秦。”

  “能应天下民心者,才是道,逆天下民心者,就是邪道。”

  “所以家父以为,做学问第一要求本初,先求自身人性之真之善,再由己推人,求天下人之心,这才是真正的天理天道。”

  海瑞被苏泽一口气说了这么多,也有些回不过神来。

  但是似乎苏泽说的也有些道理。

  海瑞思考了半天这才说道:“伱所说的这些,切莫和别人多言。”

  苏泽当然明白这一套理论中最关键的地方,因为这一套理论中有民,有国,有家,却唯独没有“君”的位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