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93章(2 / 2)


  萧少卿皱起眉,心觉讶异之余更觉不详,若有所思地看着郗彦刹那冰冷的面容,放下酒盏,轻笑一声打破突如而来的肃寂,答他先前的问话,说道:“往年在东山,这个时候自是青梅方熟。夭绍每每吵着要去梅林摘果子酿酒,殊不知我和阿伊都懒得很,唯有你陪着她发疯。江左阴潮,至此季节更是雨水连绵……”言至此处,凛然一惊,恍悟之下的目色透彻如琉璃横空,笑道,“原来殷桓竟是这样的心思。”

  他振作精神,坐直身体,修长的指尖缓缓摩挲于案上平摊的战图,思量道:“待再过十数日,便会有不绝雨水从天而降。等到五月中下旬,怒江水浪激涨,殷桓在上游不受影响,而你我在下游,势必要被水势逼得退军于西山丛岭。西山山势狭窄,易受制于敌,更何况殷桓善用水势,一旦引水入山,便是全军淹没的死地,此处绝不利安置营寨。但若我们弃西山不顾而逐平原,便是甘愿放弃怒江天堑,且一连丧地数百里。到时殷桓的二十万铁甲可尽数奔入江豫,任找一处缺漏便可直闯扬州、偷袭邺都。”言语稍顿,抚案抑住情绪,冷笑道,“殷桓不负一代名将的称谓,确实是绝好的战略。”

  郗彦却仍是淡淡笑着,说道:“记得父亲生前曾提过,此人用兵运筹极具天赋。如今看来,其韬略之深,昔日的北府军中,怕已无人能比。”眸光略抬,望着萧少卿道,“江州山水你最熟悉,依你之见,我们该当如何应对?”

  萧少卿沉吟道:“目前不过二策,一者速战,一者缓战。”

  郗彦不听他细说,便问道:“速战须多久?缓战须多久?”

  “若是速战,提前与殷桓的决战时间,最慢不过两月。若是缓战,顺殷桓此计利导,平原决战,最快也需一年,方能尽数歼灭荆州军。”

  “一年……”郗彦垂首遮住眸中的苦涩,权衡良久,方道,“北府军兴师而至,若久久不战,豪情壮志怕会受挫,军心若乱,此为大忌。再者,邺都朝中想必也是主张速战者多,但讲讲速战的利弊。”

  萧少卿深看了他几眼,方道:“如果真如我们所料,殷桓当真是要借住梅雨水势,此两月必会修整军队、暂停抢攻。我们若要提前决战的时间,只能不放任荆州军修整,以北府军三万水师为先锋,昼夜滋扰对岸,令他们时刻警惕提防着,拖军疲惫;与此同时,训练江豫两州水师,在怒江水涨之前,整三州军力,直捣殷桓的老巢江陵。不过――”他叹了口气,“即使有你北府军五万助援,我们军力仍不比荆州军,殷桓帐下除却二十万横行南北的铁骑,更有十万精通水战的将士。且此地水土不比徐州,短时间内,北府兵怕是不能熟悉水势变幻。因此,即便我们以师出堂皇为名、挟岷江新胜之威,此战就算可以得胜,也非大胜,只是破了对方的水师。”盯着郗彦的眉眼,放缓语速,言词愈发显得深刻,“至于殷桓的铁骑,你也许知道,几月前我与他相峙汉阳,寸土不能进。”

  郗彦执着酒盏冰雪般苍白的手指慢慢紧缩,素青锦袍衬着的清雅容色,此刻却仍是似水淡静。萧少卿见他不语,暗叹一声,接着道:“不过,若能趁战乱而取了殷桓的命,令荆州军从此分崩离析,对于我们而言,或许是另一条出路。只是此径却绝非捷径。那二十万铁甲并非池中之物,荆州军不降者从此占地为王,流寇遍地。荆州十三郡的烽烟,数年之内将不能安定。”

  “这我却不担心了。”郗彦看着他,微微一笑,“东朝有君在,何愁中外不安?”

  萧少卿在他的目光中体会到不得不为之的坚定和无奈,念光闪过,登时觉得气息闷在胸中宛若停滞,勉强笑道:“我明白了。”侧首掩住哀色,“稍后父王到来,我会竭力建议他速战速决。”

  “你从不问为什么。”郗彦感慨道。眸中一道水光飞速隐没,笑颜温润,站起身,长揖一礼:“多谢。”

  萧少卿放声笑道:“你我之间还至于如此生分?”

  “不。”郗彦叹了口气,“我是为了荆州的子民。”

  萧少卿望着他凝重的面容,收住笑意,良久未曾再语。轻风吹过沉寂的亭阁,二人再度把盏共饮,却各自观望着帘外春光,徘徊在那些永不见边际的思绪中,不知牵绊从何而起。

  “郡王!”魏让的声音在阁外适时传来,“王爷已到江夏。”略略踌躇,补充道,“随行的还有剡郡云氏夫妇。”

  萧少卿撩袍起身、疾步出阁的动作本是一气呵成,但听到后半句话,脚下猛地一顿,再迈不开半步。郗彦亦是怔了怔,反应过来,对萧少卿笑道:“想是为了粮饷的事。”

  萧少卿抿唇一笑,无所适从的为难不过霎那,此刻已是从容如常。与郗彦联袂而行,才走到前庭,便与萧璋三人在廊下相遇。

  萧璋与云濛犹自持镇定,独孤灵却是眸圈一红,望着眼前银袍潇澈的青年,唇动了动,待要唤出声,又念起洛都时他的疏离和冷漠,未免尴尬,只得咬牙忍住。

  “见过湘东王。”廊下气氛已近乎凝固,素来吝啬辞令的郗彦也不得不上前解围,对萧璋行了一礼,而后转顾云濛夫妇,“姨父、姨母路上辛苦了。”

  云濛仍是一贯的清俊温和,看着郗彦不免担心他身上的寒毒,问道:“这些日子身体如何?”

  郗彦道:“尚好。”他静立栏杆旁,阳光射入廊下,照得那袭青袍也湛出浅浅的绛色,映得他的肌肤瑰丽微红,再不是平日的苍白。独孤灵终于自萧少卿身上移开目光,此刻也望着他,诧异之余,审视着他眉宇间的气色,不禁暗吃一惊:“彦儿你……”不由分说,上前执住他的手腕便要把脉。

  “姨母不必担心。”郗彦不动声色抽回手,退后一步。

  独孤灵精于医道,且生性倔犟,执意不愿让他就这般糊弄过去。目色渐深,逼视着郗彦,正待追问,却听萧少卿于一旁道:“母亲一路定是疲乏了,入堂歇息罢。”

  “什么?”独孤灵罔若没有听清,却又分明是仓猝的惊喜下如坠云雾的惶然。

  萧少卿微笑不言,只握住她的手,搀扶着她缓步走入厅堂。萧璋与云濛对视一眼,不禁都是笑着低叹了一声。诸感交杂,已非言语所能表达。九年的恩怨一笑而泯,肝胆相照,仍是少年时的意气风发。因此再无伸臂让行的虚礼,并肩而行,踱至堂上双双端坐,坦然受萧少卿恭敬一礼。

  笑声夹杂着抑制不住的细微哽咽自堂上传来,郗彦仰望无垠青天,轻轻舒出一口气。心绪随着微风飘上九霄,俯视这九年过往承载的一切,似海仇恨,似山情义,两者一并压在肩头,沉重如斯,让他的命运总在无法喘息的窒息中踽踽前行。然而直到此刻,他终于觉出了几分轻松。

  似乎生命愈近尽头,愈觉释然大悟。

  他扬起唇,疲惫之下,倚向廊间石柱,微笑无声。

  待萧子瑜到后,诸人在书房商议今后战局的布署。依萧少卿的建议,萧璋采纳速战速决之策,命郗彦的北府水师为先锋,反守为攻,沿江兵进乌林。又命萧少卿与萧子瑜在夏口与石阳沿江一带设下十座水门,昼夜操练江豫两州的水师,以备决战。

  大事初定,时不过戌时。萧璋留诸人夜宴,萧少卿顾念云氏夫妇远到的情面,萧子瑜数日前收到圣旨,得知九年前事情的真相,此时亦有无数愧疚要与萧璋倾诉,因此二人都欣然留下,唯有郗彦却固然辞行。萧璋不便挽留,云濛与跟随郗彦身边的偃真嘱咐几句,仍让他同归北府军营。独孤灵送郗彦至府外,与他低语叮咛。旁人不辨她的言语,只望见她神情忧切,眸光分外伤痛。而郗彦面容半隐在高墙的阴影下,明昧不定的灯火沉在他的眸中,依稀照出了那抹无动于衷的冷静。

  “你……好自为之。”独孤灵见说服不动,长叹一声,松开紧握住他手臂的五指,以袖拭去眼角泪水。郗彦这才抽身而去,飞掠上坐骑,扬鞭疾驰,决然不肯再回头。独孤灵望着夜色下逐渐消没的孤清身影,腿脚一阵乏力,虚脱着踉跄欲倒。

  “灵儿。”云濛忙扶住她。

  独孤灵拽住他的衣袖,闭目吸了口气,嗓音仍是发颤:“他……他竟如此不爱惜自己的身体,破釜沉舟,不顾一切了。”转身靠入云濛怀中,流泪不止,“却叫我如何面对阿姐的在天之灵!”

  云濛揉着她的双肩,抚慰的同时亦清楚感受到她因内心的伤痛而起的脆弱,低声道:“阿彦智慧过人,历经生死煎熬,如何不知他自己该走什么路?你我虽然将他抚养长大,却也不可妄夺其志。”

  独孤灵抬起泪眸,看了他一眼,任再是哀怨,也就此紧闭住红唇,不再多言。

  .

  偃真紧随郗彦纵马飞驰,自出江夏城,狂奔数十里不曾歇一口气。途间想要追问离开之际独孤灵失态的缘由,但每次偷觑到郗彦的面容,总是忍不住一个寒噤吞没所有的疑问。两人沉默着一路疾行,沿江营寨毗连不绝,此刻正逢江州军造饭的时辰,篝火遍地,红烟飞腾。虽是休憩的空隙,路经军营却不闻一丝喧哗,军容依旧严整,巡逻的哨兵不辞辛苦地在山道间来回出没,入夜后非但不见懈怠,反而更是谨慎细致,但见来人便张弓戒备,高声喝问去向。郗彦沿途所望,也不禁在心中暗赞一声萧少卿治军不凡。

  待回到北府营寨,中天一轮残月正耀出清冷光辉。左右两营的将士俱已休憩,千帐灯火寂灭,除却巡哨,别无动静。入了中军行辕,远远却瞧见校武场上火光飘动,诺大的空地上一人身姿矫捷,上飞下跃,在手长剑荡出一阵阵玉色银光,即便隔着几十丈之遥,也可闻那道锋利狼牙吞噬孤月清华的吟啸声。

  “是小侯爷。”偃真高坐马背观望那少年剑下的招式,只觉英气磅礴不可小觑,笑叹道,“别人都睡了,他倒是这般用功。”

  郗彦不置一词,望着玉狼剑在月色中闪烁不断,静谧的眸间微起流波。眼前这等剑势看似大开大合、骄勇十分,但少年的周身弥漫而出的只是一层甚为浅薄的剑雾,而这样不堪一击的煞气,却非他阿姐当初选剑的初衷。静思片刻,跃身下马,对偃真道:“你先回营帐。”

  “是。”偃真扯着两匹坐骑离开。

  且说谢粲到北府军营已有数日,除却到营当天被钟晔派出夜潜乌林查探了一番对岸地势外,别无其他军命,甚至至今连郗彦一面也未曾见到,更不说分划军队于他麾下操练。少年心高气傲,既不忘幼时这位如师兄长的严苛,亦不想就此折腰屈服、先行低头,于是又恨恼、又无奈,整日悒悒憋在帐内,只叹英雄无用武之地。这样的长吁短叹,连背上的玉狼剑也似感触到他的不忿,半夜里剑身震荡、嗡鸣不止,只待锋芒出鞘,一战功成。如此人剑皆无眠,出帐练功发泄,便成了自然而然的事。

  谢粲的武功一半承自谢府高深莫测的总管沐宗,另一半,由夭绍亲自教导,其姿势飘逸优美,与郗彦少年所学同出一源,因此被郗彦一眼望出他剑法下的不足,轻声叹道:“气神不凝,人剑殊途。你就是这样使玉狼剑的么?”

  身后突然传来的声音清寒宛如月华浸入深潭,谢粲情不自禁一个战栗,收剑回首,才望见月色如水,披照着那袭幽静的青袍。

  少年面容紧绷,插剑入鞘:“原来是元帅。”语气冰冷,再无练剑的兴致,当下便想掉头离开,“夜深了,末将回营休息。”岂料还未转身,背上剑鞘一振,谢粲只瞧见那人宽袖略扬,便有一股冰透骨髓的寒意侵体而至,“铮”一声,玉狼剑离鞘飞出,稳稳落于郗彦掌中。

  谢粲大惊失色,盯着郗彦云淡风轻的面容,狠狠咬住了嘴唇。郗彦手腕微动,玉狼剑“嗡”然长鸣,顿时在月色下绽出凛冽银芒,衬得他面庞冰玉一般透明,慢慢启唇道:“看清楚了,我只教一次。”轻举剑身,足下一点,蓦然遥退十丈。谢粲尚不明他突然远退的用意,已见青衣于火光月色中舒缓徐动,掌上三尺剑锋顷刻化作滔河般奔逝不绝的白浪,历经烽火、沉淀着无数魂魄的玉狼剑至此刻方尽显凶煞凌霸的气焰,浓郁的锋芒笼罩着那人的身影,周身不露一丝破绽,更不能使人靠近分寸。谢粲震撼之下,已不知惊诧作态,望着郗彦,只觉那极致的雄浑刚硬中偏偏涌着无限的自如写意,于他眼中,便是浑然天成、无懈可击的剑术。

  任他再激动,剑光中的那人却是闲逸如常,待一套剑法悠然使罢,那层层剑气犹伴随在他周身缓缓不散,牵扯着青色衣袂于夜风中猎猎飞舞,飘渺宛若天人。谢粲瞠目结舌,慢慢走近。郗彦气定神清,将剑掷回:“看清楚了?”

  “是。”谢粲心中把握不定,嘴里却不愿示弱一分。

  郗彦望了他一眼,未再多言,转身走回帅帐。月光下少年独立,怔怔望着手中的长剑,回忆方才的一瞬,说不出是惘然还是兴奋,长长叹了一口气,才一振精神,凝神比拟方才所学的剑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