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52章(2 / 2)

  女子轻轻笑出声,低头看着鸢鸟,语气柔和,仿佛是喃喃自语:“天底下何事能避开他的双目呢?”想起六日前与那人谈话,她慢慢扬了唇,目光含毒带蛊,笑容间却是说不尽的温柔妩媚。

  怎么办?就算你道了歉,我也不准备原谅你了呢。

  一行三拨人,各有盘算,路途平安得出乎意料。二十九日傍晚,夭绍与沐奇策马驰入范阳城,找到刺史府,递上名刺求见商之君。

  两人在府外等了不过片刻,有人迎出,却是一锦袍俊秀的少年。

  “离歌见过郡主。”

  夭绍取下斗笠,微笑道:“伊哥哥在么?”

  离歌目光闪了闪,含笑点头:“在。”请人领了沐奇去偏阁饮茶,离歌另引夭绍入了内庭园圃,长廊尽头的亭阁里,一黑袍银面的男子正坐在案边看着书简。

  离歌止步,道:“我去命人煮茶,公子就在那边,郡主先行。”

  “有劳。”

  夭绍轻步上前,站到黑袍男子身后,悄悄拢指盖住他的双眸,蓦地笑出声:“伊哥哥!”

  黑袍男子身子一僵,随即低声笑起,握住她的手,轻道:“你原来是这般胡闹麽?”

  冷冽柔软的声音入耳,夭绍脑子是被炸开般的糊涂,怔在当地。待他回头瞧着她,微微含笑的凤眸清晰入目时,夭绍这才醒悟过来,双颊通红,言辞不清道:“你……你……”

  “路上辛苦了。”银面取下,俊美姿容溶溶如月,直沁上她的心头。

  夭绍心跳急促,赶路的疲惫刹那不见,唯有说不清的慌乱和隐隐生出的喜悦。挣脱开被他握住的手,夭绍退后一步,避开那让人迷乱的寒香,问道:“你怎么会在范阳?不是伊哥哥一直扮作你在此处的麽?”

  “今日二十九,是月底,我得回来查看三州奏报,见朝廷来使。”

  “那云中……”

  “阿彦已到,有他坐镇,我没有什么担心的。”

  原来如此。夭绍点了点头,心情稍解,于案边坐下。离歌正送茶来,夭绍捧着茶杯暖在手心,转眸看着霞光下满园积雪莹莹,笑问商之:“屋外这般寒冷,你竟受得住?”

  商之淡道:“习惯了。”他撩袍坐下,看着夭绍风尘仆仆的面容,问道:“你千里迢迢北上来作甚么?这里战火连绵,形势复杂,不比邺都安稳。阿彦让你南下,为何不听?”

  “我……”他责问的言词叫夭绍一时失措,愣了愣,方答道,“我想去雪山找雪魂花。”

  商之道:“仅是如此麽?”

  夭绍移开目光,慢慢点了点头――除此之外,再见到他,自己心中仿佛也是有着难以言语的欢喜和欣慰的,为什么?夭绍倚着栏杆,一时恍惚。

  商之看了她半日,终是无奈摇头:“果真胡闹。”

  作者有话要说:

  ☆、寒夜思进退

  草原风雪未停,山河皑皑。坚冰严寒下,三方大军仍坚守营寨按兵不动,纷争厉害如此扑朔,局势却异常平静,静得恰似苍山将崩前的那一刻,压抑的窒闷和紧张随着北风飞雪充斥于草原每一个角落,任谁也能察觉那诡异的气流是如此凶险而又难测。

  郗彦至云中已有两日,本只在帐中听贺兰柬叙说草原局势,商讨对策。这日近晚,雪霁放晴,流霞照空,有斥候飞报传入中军帅帐,竟是郗彦等待多日却又久久未有消息的匈奴右贤王的动向。

  “右贤王与匈奴汗王反目,率部撤退?”躺在软塌上的贺兰柬闻风坐直,接过钟晔递来的密报,看了片刻,眸光闪动,抬头瞧向郗彦,“公子,这事似乎有蹊跷。早上反目,下午便撤离――时间未免太赶了些。更何况柔然大军枕于身侧,匈奴王在这个时候能放右贤王安然率部离开?那可是弑兄杀母、残毒心狠的匈奴王啊。”

  郗彦心中早有同样的疑虑,沉吟片刻,起身卷过狐裘,至帐外跨上坐骑便策往云中城,登上城墙,眺目远方。

  雪满苍原,天地素洁,那一线流飞往西北飘扬的黄色旗帜相当醒目,绵延十里,正于雪地中急速前行。

  “公子,”贺兰柬不知何时亦撑着病体走上城墙,站到郗彦身边,唇色发青,抖抖嗦嗦道,“右贤王此行并非撤离,而是匈奴粮草将尽,这支军队是返回阴山龙城搬运粮草的。匈奴这次倾兵而出,后援本就虚弱,运送粮草的军队被柔然人借故截于半途,不得已拨兵回援。”

  他自衣袖中伸出白如雪色的手,指间夹着一支竹简,递给郗彦:“你刚离开营帐,便有斥候自柔然军前送回的密报。只是送信途中正逢匈奴调兵,是以到云中迟了一日。”

  郗彦神色清淡,仿佛并不在意贺兰柬所说之事,目光自竹简上一掠而过,又复抬眸注视着远方的赤岩山脉,若有所思。

  白阙关藏于赤岩山脉下的重重山谷间,匈奴人屯于那里连绵迭起的营帐在积雪下隐约可辩。

  贺兰柬随之望了一会,却猜不透身旁年轻公子眸间忽然涌起的锐利锋芒是缘于什么。他仰起头,观望风气云色,掐指推算片刻,叹息:“今年冬日的风雪怕是已经落尽了。此后将再无大风雪,待积雪稍融,草原的战事便要重新燃起了。柔然已断然插足,匈奴回运粮草,显然贼心如初,云中将夹于两方之间,寸步维艰。”

  郗彦却轻轻摇头,于霞光雪色间微微而笑。计策已了然在胸,是以那笑容光华毕露得让贺兰柬亦为之震慑三分,心思随之一振,顿扫适才的颓然。

  .

  幽州,范阳。

  此处是北朝边陲重镇,气候干燥,寒冬风尤烈。近晚飞沙袭城,漫漫烟尘中暮光淡隐。

  城中酉时宵禁,在外逍遥了一日的沈伊至此刻方尽兴而归,甫踏入刺史府内庭,便闻一缕缠绕于星光静夜下的清澈琴声。沈伊驻足,眯起眼凝神倾听。清音如泉,让他微醺的酒意一散而空。忍不住执起腰间玉箫,轻轻吐气。

  岂料婉转悠然的箫声飘起时,琴音一滞,刹那停歇。

  “嗯?是生气了?”沈伊笑了笑,白色狐裘于风中一闪,瞬间无影。

  “公子?”跟随其后的祁连立于长廊上,一脸茫然。

  刺史府北隅,临水阁楼。

  夜色已沉,阁中燃起暗淡的烛火。沈伊推开半掩的门,吱呀一响。夭绍正坐于琴案后看着一卷帛书,闻声抬起头。

  “怎么不继续抚琴了?”沈伊笑容分外和煦,于她对面坐下,“我不是故意回来迟的,只以为你明日才能到,你别生气。”

  “未曾生气,只是怕扰了伊哥哥的雅兴,”夭绍卷起帛书,看着他一笑,“离歌说你在城中清音馆待了整整一日,想必耳根风雅,已听不得夭绍指下粗糙的琴声。”

  沈伊素来脸皮厚,双目斜睨,辩驳:“小子胡说,我怎会去那样不三不四的地方。”

  “嗯?”夭绍微愣,“清音馆是不三不四的地方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