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51章(2 / 2)


  “是,今日刚至洛都。先去符府见了少公子,听闻云阁之事,跟随而来。”

  夭绍愣了一瞬,忽然不语。

  “怎么不说话了?”谢澈奇怪于她莫名的沉默。

  夭绍勉强一笑,涩声道:“想必三叔是奉了婆婆的旨意,来带我回邺都的吧。”

  谢澈摇首,笑道:“猜错了。”

  “嗯?”夭绍抬起头,有些不敢置信。

  沐奇于帐外道:“太后倒是有密旨让沐奇带来,至于是不是让郡主回邺都,我就不知道了。”言罢躬身递了密旨入内,待夭绍接过,他又退步出了帷帐外。

  阅过旨意,夭绍垂眸,唇边扬起浅浅的弧度,笑叹:“婆婆……”

  霞光褪却,天色渐暗。暖阁里灯烛明亮,一旁窗扇大开,金翼飞鹰停栖在窗棂上,眸如褐玉,左顾右盼一阵,目光懒洋洋落在室中对坐于书案边的两人身上。

  室中沉寂,慕容子野指尖轻滑过面前茶盏,抬目看着对面的人:“尚来信何事?是否云中战局有变?”

  郗彦看了看他,冰凉的墨瞳于飘摇的烛火下锋芒闪烁。

  慕容子野被他看得心神一颤,道:“莫非是……”

  郗彦点头,声色未动,只将手中藤纸递给他。

  “伯父已入柔然都城?囚车相困,游街而行?”慕容子野气得脸色发青,揉碎藤纸,手指抚案,直压出深深的五道痕印,怒道,“可恶!那柔然女帝竟敢如此辱我伯父!”

  郗彦垂手自案边抽出一张干净的藤纸,拾笔蘸墨,自给商之写着回信。

  “我回府告诉父王,”慕容子野衣袍一振,起身便欲离开,“此恨不还,枉姓慕容!”

  郗彦扬手将他拉住,双眉紧拧,目光甚是凌厉。

  慕容子野回首与他对望片刻,恨恨咬牙,额角青筋爆起,却是不得不再次坐下。良久,方长长吸了口气,细微的语音自唇缝间不甘吐出:“我明白,当前局势,只能隐忍。若让父王知道,必是轩然大波。”

  郗彦望着他,慢慢松开手指。纵是暂时稳住慕容子野,他仍是不得不担忧,慕容虔自有眼线,即便暂时不知,以后也会知。而引起慕容虔的暴怒,或许正是柔然女帝所求的目的――一个能让她在漠北战场上进退自如的绝佳借口。只是尚在信中所说的“往事另有隐情”,却又不知到底是何意。

  郗彦沉吟半响,复又提笔,写完回信。

  慕容子野瞥过他笔下的内容,不由又是一声苦笑:“三日后你将启程去云中……族人危急,你们都在前方,独剩我一人在洛都逍遥,可恨!”

  郗彦听了此话不禁一怔,静静看了他片刻,笔端移转,在一旁竹简上写道:“你在洛都斡旋形势,自也是重要。云中是战场,洛都何尝又不是?”

  慕容子野默然,喝了口茶,方才出声:“昨夜的事到底是何人所为?”

  郗彦垂目,面色笼罩于烛光的侧影下,神情飘忽不定。

  “姚融在洛都有没有别苑?”

  慕容子野微怔:“有两处。一处在城西,还有一处,据闻在邙山一处僻静的山谷。”他话语略顿,惊道:“怎么,此事又与他有关?”

  “猜测而已,真相还未知。”郗彦神色淡淡,行书道。

  “谢公子来了。”

  “钟叔有礼。”

  门外响起一阵脚步声,随即听闻两人寒暄。下一刻门扇即被推开,谢澈大步入内,笑看着慕容子野:“话说完了没?我们该离开了,陛下还在宫中等着。”

  “是,”慕容子野起身,“夭绍醒了吗?”

  “醒了,只是精神还很虚弱,”谢澈目光如剑,掠过郗彦的面庞,“想来昨夜的事多半吓到了她。”

  郗彦仿若不闻,低头将藤纸卷起,塞入竹筒。

  慕容子野暗自摇头,岔开话题:“沐三叔这次来洛都是为了何事?”

  “来送沈太后密旨。”

  此话一落,室中其余二人皆是怔了怔。郗彦指下动作不觉已顿住,慕容子野看他一眼,唇边飘起一丝暧昧不明的笑意,问谢澈:“可是让夭绍回邺都?”

  “不是。”

  慕容子野松口气,刚想揶揄郗彦,不妨入目却是他冰凝的容颜,一时愣住:“怎么了?这不是好事麽?”

  谢澈亦皱起眉望着郗彦。

  郗彦僵坐片刻,猛地起身。谢澈二人只觉眼前一花,青影离逝眼前不过一瞬的功夫。再转眸,才发现连带消失的还有窗棂上的飞鹰。

  这般不可思议的轻功,谢澈感叹:“昨夜不是月半?他怎地武功恢复如此神速?”

  “是阿憬自东朝送来了解药。”

  “解药?当真?”谢澈大喜,心中忽觉无比宽慰,“那我就放心了。”

  “怕其中还是复杂得很啊。”慕容子野叹息,目光幽幽盯在一处。

  谢澈顺着他的视线望去,才见桌案上空白的藤纸上那两个墨迹未干的大字――“夭紹”。字迹如此潦草狂乱,不想也知写字那人的心情。

  两人对视一眼,各自沉思。

  郗彦立于清池畔的亭台上,仰望着飞鹰在夜空下远去的身影,半日未动。水波生烟,夜风送寒,雾气微微湿了衣袂。转过头,池边阁楼上灯光盈盈。怔怔凝看片刻,忽见纤柔的紫衣自阁中飘然而出,提着灯笼,直往北走去。

  郗彦皱眉,慢步跟在她身后。

  夭绍去往之处是藏书阁,入了阁中,径走向收藏医书的地方,借着灯笼微弱的光线,寻觅一刻,抽出一卷竹简,展开细阅。

  郗彦立于阁外远远地看着她,已不再觉夜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