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30章(1 / 2)





  不过恼怒归恼怒,但现在看也知道,刘正简直是如日中天,谁得罪谁死。还是夹着尾巴的好。

  “张从事严重了。”刘正带着点平和的对着张允道了一句,随后又举拳对着刘备道:“虽然楚王宫不可大肆修建,那样实在是太破费了,但是张从事等既然愿献上府邸,也是一番心意,何况打通各个府邸,在基础上修建一番,也不需要太多人力物力。臣以为可行。”

  说完这些话,刘正暗自得意,前后说了一番废话,算是万金油了吧,但老子谁都没得罪,还尽显老子的高明。

  忽悠果然是骗子不可缺少的手段啊。

  刘正自认为两全其美,却把张允给气得半死,他刚刚明明认输,并且赞成了刘正的话,而人家却是话风一转,认为楚王宫又可以建。

  这前后,显得刘正又是高明,又是深谋远虑。反过来,反倒是他前后态度不一,显得瞻前顾后,没有坚持自己立场的胆气。

  真是气煞我也。紧紧的捏着拳头,张允的一双三角眼几乎快要睁爆,只有深深的伏在地上,才能掩藏这双充满了怨毒的眼睛。

  恨啊。

  除了张允以外,其他的几个献上宅子的人却是挺高兴的,因为不管怎么样,这宅子还是献上了,也应该在刘备的心里留下了点滴的印象。

  这以后的发达的日子估计也不远了。

  人与人,各不相同。人心也不同。就算是刘正说的天花乱坠,再怎么万金油,也不能体会到人心中的那点偏见啊。

  面面俱到,什么好话都让刘正给说光了。刘备还能怎么样?一句话,准了。估计过不了多久,这楚王宫就得扩建了。

  所谓称王建国,就是化家为天下。楚王自己的住所也比一般的事情要上档次,

  楚王宫后的事儿就是南面四郡到底如何处理,不能收复这四郡就等于刘备还不能完全坐拥楚地。

  意义也比较重大。

  群臣商量来商量去,还是决定招安,以楚王令征召这四郡的太守来襄阳为臣。

  如果不来,就等于是谋反,等待他们的就是大军的征伐。

  说白了就是仗势欺人。谁叫现在曹操在北,东吴又鞭长莫及,就属刘备的定点势力上得了台面呢。

  这四郡就等于是狗.娘养的,没人疼没人爱。其他事情都属于琐碎,刘正一般都是刘备不问他就不答。

  行事作风像极了曹魏的贾诩。

  差不多过了一个时辰,这次楚国的朝会才结束。

  “恭喜昌邑侯。”散朝的时候,围拢在刘正身边的人还挺多,有阿谀奉承也有朋友的真心道喜。

  这里外都围了好大一圈。这些都是官职不大的,如关羽,张飞诸葛亮等重臣早就在散朝后离去做自己本职工作去了。

  “本侯所披侯袍乃大王恩赐,如诸位能尽力为大王效命,本侯相信诸位将来也定会有这一日。”刘正入戏极快,刚得了封赏,左一句本侯后一句本侯,人虽然年轻,但胜在俊美不凡,这侯爷的风度在新立楚国乃是顶尖。又属于实力派权贵,他说的这些话,四周本来想奉承刘正一番的诸人唯唯诺诺的应了。

  左右应付了几句后,刘正被围的有些不耐烦了。道了一声抱歉,就朝着楚王宫的后边,也就是刘备以前的书房走去。

  只是前脚刘正刚走出人圈,后脚就有两个人迅速的围拢了上来。

  “叔父稍等。”

  “昌邑侯稍等。”

  两个声音几乎同时响起。

  刘正驻足回身,跟过来的其中一个自然是大侄子刘琦,另一个就是新任侍中王粲。

  两人出声的同时,也才意识到旁边还有人。敢才走的急,都是没留意。

  “王侍中。”刘琦重礼,笑着对王粲道。

  “见过成侯。”王粲却是俯身微微一拜道。微小之处,却是显出了身份的差距。王粲虽然贵为侍中,但却只是侍中。

  而刘琦现在身上只挂着个将军的虚职,但却是正正经经的汉室宗亲,成武侯刘表之后。可以说除去刘备与刘正,还有刘备的儿子刘禅以外,就是整个楚国最尊贵的人。

  两人连君子之交都谈不上,见过之后,自然也没什么多说的。

  刘琦首先笑着对一旁等着他们互相见礼完的刘正道:“今叔父得封昌邑侯,侄儿想在家设宴,为叔父贺喜。”

  “难得大侄子有心,做叔父的自然不好拂了好意不是?”见刘琦这副诚孝的样子,刘正笑着打趣道。“你先走一步,叔父去见过大王之后就去。

  刘正笑容连连,刘琦心中也觉得轻松,只觉得与叔父就是亲近。笑着道:“那侄儿就在家中恭侯叔父驾临了。”

  “嗯。”刘正点头笑道。

  一对叔侄,两个侯爷。看着着实有趣。更难得的是刘正也不嫌弃刘琦的身份,毕竟刘琦是刘表的嫡长子,身份够高,但肯定是不得刘备欢喜的人。而刘正却能以常态待之。

  王粲心里暗赞了一声,昌邑侯果然非常人。同时心中也更加的鉴定了与昌邑侯套上点交情的意思。

  按照身份他够格,按照关系远近,他却是得了刘正曾经的指点。

  目送刘琦走后,刘正这才笑着问道:“仲宣寻本侯可是有什么事?”王粲可不等同于先前围着他的一些官员,值得刘正笑着说话。

  第一百七十二章  为大王计

  王粲不答话,反而是退后了一步,就在刘正的面前合起了双手,深深的朝着刘正鞠了一躬,“谢昌邑侯点拨之恩。”

  “哈哈,这是仲宣应得的。”刘正哈哈一笑,轻轻的拍了下王粲的肩膀,勉励道:“大王坐拥楚地以来,谁都能想到大王会有这么一天的,但却惟独仲宣能说出口,劝进大王称王,这份拥立之功,群臣中当属第一。”

  刘正说的也是事实,刘正自己还没有想到劝进刘备称王呢,到是这位第一个冲锋陷阵的。现在身上的这份荣耀也是他自己争取来的。

  “若非昌邑侯……。”王粲却是实在,见刘正把功劳都往自己个儿身上推,有些感动,但更多的是坚持。